这些树枝,刷新认知!******
河南宋国故城遗址发现大面积千年桑、柏树枝
近400平方米的桑、柏树枝堆积层
近日在宋国故城遗址被发现
其保存状况较好
纹理结构清晰
这些树枝背后
藏着古代
令人惊叹的建筑智慧
研究发现
大面积桑、柏树枝为宋代遗存
主要用于城墙地基的加固保护
滑动长图了解一下吧!
记者从河南省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批生活用具
及少量冶铸遗存等
此外,在城墙解剖过程中还发现大量纴木洞、永定柱和榫卯槽等城墙修筑或补筑遗存
这些发现刷新了
人们对宋国故城遗址城墙修筑技术的认识
也为研究两周至唐宋时期城墙建筑技术
提供了新材料
宋国故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曾经居住的宋国都城遗址上层层叠压着宋国故城汉代梁园城隋唐睢阳城隋唐宋州城宋代应天府城明代归德城等古城
呈现出“新城叠旧城”的地下奇观
目前,相关发掘研究工作还在推进中
更多神奇的“古人智慧”
敬请期待!
策划:齐慧杰、林嵬
监制:胡国香、桂娟
记者:史林静、李安
制图:聂毅
文案:赵露露
编辑:王晶晶、唐颢宸
专家支持: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岳洪彬
最高法再发布贯彻实施民法典案例:对“和稀泥”说不******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民法典实施以来,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不断加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发布案例旨在更好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继去年2月发布第一批13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后,最高法此次再发布16件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孙某燕与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等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
案情显示,孙某燕使用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号码,并支付费用。但在孙某燕多次明确表示不接受电话推销业务后,该公司仍继续向其进行电话推销。
法院认为,民法典在总则编和人格权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专门规定,特别是对民众反映强烈的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制,故判决被告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未经原告孙某燕的同意不得向其移动通信号码拨打营销电话,并赔偿原告交通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据统计,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
此外,基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全国案件文书数据进行检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达679件,居住权为772件。
“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产权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颁布后,最高法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时间效力解释、担保制度解释、总则编解释、人脸识别解释、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等共计19件司法解释,在统一裁判尺度、厘清法律适用争议问题等方面发挥作用。(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